作者: 点击量:335 发布时间:2021-10-20
本人2022应届考生,本科是普通一本,初试成绩:387,排名第五,最后顺利上岸山东大学。
下面就近一年考研经历给大家提下我的意见,希望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山东大学文博专业课考试主要偏向于考古,博物馆文物涉及不多,所以复习,主要还是从考古的实物部分,文物,再文博相关的知识,一般文博考的会比较开放性,当然一些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的话,我们首先就得去找真题,根据真题的特点来选择学校,在参考考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山大近几年的成果会有一部分涉及到,但不多。同时,闲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看下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把握出题的重点,不过是在某些年份具有参考性。比如今年关于辽契丹汉化的历程这个高考题就会涉及到一点老师发表的论文。
在研究历年真题的时候,把历年山大考研真题汇总,找出考题的大致分布范围,信息来源则是上面所说的公众号。除此之外,本人把历年真题做了一次大致汇总,但是答案需要自己总结。另外需要注意,近十年尤其是近五年的十大考古发现,山大比较注重考比较著名的考古发现。
当然考研所推的专业课书肯定要求过一遍,总结书本的大致框架,《中国考古通论》《文物学》《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三本书大致花费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做笔记,梳理框架。挑出重点,针对第二步历年真题的研究结果在做笔记看书的时候有侧重的关注。有关年代不好记的考古学文化记大致范围即可。
本人复习专业课复习了三到四遍,第一遍复习内容是:理论(包括考古理论,名人),按年代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间段的代表墓葬,建筑,手工业,名人名画著作等梳理背了一遍,这一遍花费时间很长,但是必须扎实的背下来,打好基础很重要。我是在八月中旬背的,建议从八月就开始,要不然时间比较紧巴,大概耗时一个半月左右。
第二遍复习内容是:理论(考古理论,)所有墓葬,所有建筑,所有青铜器,所有铁器,所有金银器,所有瓷器等,分模块儿通一遍,如果第一遍基础扎实,这一遍大概两星期可以了。
第三遍则是最后巩固阶段,抓重点背,根据真题背,比如新石器时代阶段划分,特征,具体考古学文化等,以及各个时期墓葬发展特征趋势,建筑发展特征趋势。一般情况下只考到宋代,元明清这几年涉及不多。
第四遍大致和第三遍一样,我们可以编列框架边背诵。如果感觉累的时候可以写写框架啥的,这样更加利于背诵和记忆。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是每年都会考的,近年已经不满足于考一些重点文化了,一些比较偏的文化都要记得并且背熟。但是记忆的时候由于内容过多,经常容易混淆。所以背的时候要有重点有方法,新旧石器包括青铜时代,我们都按照特征来进行总结,提炼出共性和个性,然后在后几遍的时候着重记个性。十分重点的考古学文化是一定要背到滚瓜烂熟,仰韶文化,陶寺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但是就近几年出现的考题之外,我们会发现,比较出名的可能是考烂了的,基本不怎么出了,一些之前不是很重点的文化也会考到。所以新旧石器时代尽量记全,多背框架不要混淆。新旧石器时代的城址墓葬也有考名词解释的可能性,尤其是新石器时代能说得上号的几大城址(石峁遗址、陶寺遗址、良渚古城、丁公古城、平粮台古城、城头山古城、灵寿古城、秦王寨城址)。
对城址,墓葬的考察,是山大的出题特色。根据历年考古以及文博的真题来看,城址的重点有殷墟,东周列国城址,汉代长安城,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隋唐洛阳扬州以及邺城等,这些内容要着重记忆。当然其余的城址也要了解并记忆,尤其是标注的其他学校考过的。
手工业发展,一般不会做整体的专题来讲,但是他一般考的是某个时期的一种器物特征,一般内容不会考的太大,所以我们要记的相对要稍微细致一点。之后可以按照专题,青铜器,铁器,漆器,铜镜,金银器,玉器,陶瓷,货币等等,从每种手工业出现的年代开始看各个时期的特征,发展情况。理清楚例如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玉器的发展历程等等等等。
墓葬每年都考,一般是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一般会明确是什么墓葬,论述则是指某一种墓葬,我们要学会举例和列框架。近两年从18年开始,简答题都会出一个典型的墓葬,18年是章怀太子墓,19年是司马金龙墓。需要记忆的墓葬有很多,每个时期都有重要的墓葬,记忆的时候要熟记地点,墓葬最具特色的出土物,以及其意义。各个时期墓葬总体的时代特征也要着重把握。相同的道理,如果最后记不住具体的墓葬特征,可以记住其地点,最典型的出土物,答其所在时代总体的墓葬特征。山东地区的墓葬以及考古新发现比较重要的都要关注,为考察的重点内容。
山东大学文博的题目经常会出之前就考察过的内容,例如东周列国城址这个题几乎考了六七年,还有就是因为山大比较注重考古,考古学硕考的东西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会出山东考古学硕考过的内容。所以山东大学文博历年真题,山东大学考古历年真题都要仔细研究,抓住重点。其他各学校的历年真题在公众号“文博考研考证网”/“古诗堂考古历史文博考研网”都可以查到,把不了解的名词解释都摘抄一下,查一查记一记,简答论述不太了解的有选择性的,都查些资料,多看一看就算不一定会考到也会有帮助。
文物的内容
在以上复习手工业阶段已经复习了很多关于文物的知识,但是依然需要背有关文物的理论知识,在复习资料中有,全背,比如各种名词解释,定义,价值什么的。还有一些国际著名条例。需要涉猎广一些。但是很简单,两三天就可以了。
文物保护学,虽然官网给出的参考书有《文物保护学》这本书,但是历年真题涉及到文物保护的题只有一个,不过近些年,文保的内容会相对侧重,并且靠的会比较细,希望注意一下,但是不要花太多时间。
文物学的内容一般都杂糅到考古学中,山大的重点还是考古学,主要还是要把考古学的理论和实物部分记清楚就可以。
关于文化遗产方面,考的内容不多,一般只有一道论述题,并且大多为比较开放型的题目,里边也会涉及到考古学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总结一些我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双遗产、自然遗产)和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这些都可以搜到提名,然后按考古和文物的相关内容背就好了。另外文化遗产可能会问到一些名词解释,我会整理一部分,剩下的可以关注文博考研考研考证网,一般涉及内容不多。
博物馆知识
博物馆学每年的名词解释会考两三个,简答一个,论述一个。整理的资料内容名词解释按照专题有博物馆学术语,中国博物馆,外国博物馆,博物馆人物,专门博物馆,博物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等等,简答论述按照课本的顺序整理的。复习的时候参考的东西就是山东大学文博的历年真题,以及其他各院校的历年真题。
博物馆名词解释的背的要比较多,并且尽量记住时间和地点,藏品数量,主要记特性,但是如果记不住,尽量就多写,多写不扣,但少些一定不给分。名词解释的部分已经综合了其他院校历年真题整理了很多,可以多看看再补充一些,例如资料中没有的,好像是北大考过的“高校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等的,因为每年都有新的内容,加上它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广,所以要尽量多看,不局限于课本。博物馆简答题一般都是比较常规的课本上的某一小部分内容,可能比较理论化,所以要好好背,资料中的东西有的比较详细,我们不用一字一句,有些还可以融合在一起来联想记忆,比如一段话可以记住开头说的东西,后面的用自己的话也可以写一些,最后总结也要记得清楚,其他可以自己能写就写,所以不用死记硬背。
说一下考试的技巧:
在考前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模拟考了,模拟考的方式要和正式考试一样,这样会比较容易有考试的紧张感,在正式考试的时候也会比较胸有成竹,模拟考做得好的话,会多得30-50分不等。模拟考的目的有两个:1、查找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内容。2、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山大的考试题一般比其他高校要多出许多,题量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分配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到最好。遇到不会的就先写一小部分,然后赶紧写后边的题,等全部写完了,我们在进行增补。一般名词解释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写完,简答论述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写完,剩下时间就赶紧将不会的进行增补,这项得分率是最多的。在模拟考试这个方面,也有一些公众号(文博考研考证网)或者微博的直系学长学姐会最后组织模拟考,价钱也不高,有条件的可以看看。因为我考试的时候是用了他们的试卷,大概中了80分左右(这是2022年考试的押中率啊,仅供参考),花了钱的!!!所以不要骂我推销的,我会很伤心的,OK?!!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保持一下好心态,劳逸结合。我是属于有一点爱玩的人,但是,我会六天,休息一天,合理调整自己,考验是一个长久战,一定要保持好心态!!!然后就是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你一定就会上岸!!!祝各位2023年考生都前程似锦,顺利上岸!!!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工作日: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