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点击量:867 发布时间:2021-12-19
本人参加2022年考研 最终分数380+,专业课240+ 截图就不贴了 因为本人初试复习的时候走过一些弯路,想到以后的考研人或许也会重蹈覆辙,所以决定简单写写。
1. 东北师大历史考研是自命题,如今历史学考研的趋势是313统考,例如往年都是自命题的辽宁大学今年统考了。调剂的时候,一般情况是统考的可以往自命题调,但是自命题的不可以调统考。当然有些自命题学校只要求自命题的调。(个人建议不要在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一定努力学习,所以一志愿一定上岸。考研很需要运气,何况可以坚持努力一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建议考虑一下以后调剂的可能性。如果这条没问题,那好的,你选择了nenu。
2. 参考书目:东北师大历史学是不划定具体参考书的,但是世界史和中国史都是要考的,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比如今年的名词解释----汉书艺文志,简答题----古史辨。去网上买书一般是推荐考研历史11本,
但据说后面两本中国古代史是东北师大的教材,有人建议用后两本。我是都看过的,后两本的体验确实更好。包括世系表、对问题的陈述、评论等等。古代史是考研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也是建议中国古代史用后面两本书。关于世界史的书,吴齐的六本确实是经典教材,但是对于世界史基础稍差的同学我觉得并不是太适合,原因是这六本是基于世界整体史、全球史观来写的。观点没问题,只不过复习的时候会感到一种不连贯性,比如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印度讲一部分,中国又讲一部分,断裂感是极其明显的。尤其在世界中古史和近代史的部分。我的解决办法有两个:a,可以选用北师大的世界史教材,据说他们的教材是按照国别的,更容易捋清楚脉络,不过我没有用,建议自己去了解一下,是否选择。b,还是用吴齐的六本书,在正式看之前先把目录看一看,然后按照目录把地区分出来。比如世界古代史第二本,就可以西欧、东欧、阿拉伯等等分别来看。不按照书的给定目录来看,而是自己重新规划一个目录,每个国家或地区是一看到底的。
每本书下的功夫我觉得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史非常重要,我建议认认真真的看至少两遍,有精力的话可以挑些重点再看第三遍。中国近代史(1840-1949)我当时只看了一遍,这部分我基础还可以,再加上政治也要学,所以没有像看古代史那样看的那么认真。共和国史我直接放弃了,时间来不及。而且共和国史的书非常厚,更像是一本年鉴,数字堆叠、文字冗余。(我备考之前听了温铁军的八次危机讲座,他对共和国史的一些经济、政治大事件有非常精彩的阐述,用他的视频捋一捋大事件我觉得都没有问题,而且更加记忆深刻,比如前年统考的三线建设,温铁军就用经济、国际形势等观点论述过,当年这道题据说难倒很多人。建议把刷综艺、看剧的时间拿过来,看一看温铁军的视频,个人认为挺有帮助)。关于世界史,我是整体看了两遍,世界近现代史是更重要的部分,看的时候多整理多留心。我还想说的是古代史中,比如新旧石器时代,埃及史,两河史,印度史等等这些非重点的部分,咬文嚼字的看性价比绝对不高,同样的还有近现代史的非洲史,各种文化流派等等。看的时候一方面可以结合参考书,另一方面多整理,把骨干部分整理出来,对历史逻辑有一个印象,后期复习的时候要知道怎么回事,可以大概说出来。
说说参考书,市面上是长孙博和范无聊占据大部分份额。我用的是长孙博的,范无聊的书据说不够全面,错别字多(道听途说的,没用过)。长孙博的书内容很多,非重点的东西也很多,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很容易陷进去。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的,我只买了两本:名词解释、论述题。名词解释中它对重点词是打了星标的,而且每个名词往年各个学校出现的年份也都会标记,哪个词重要,哪个不重要一目了然。同样的论述题也是。我建议大家在看书之前,把前言部分看一遍,长孙博介绍了书的使用办法,比如名词解释的三段论、论述简答的区别、什么时候论、什么时候述、怎么述等等。磨刀不误砍柴工。之前提到的我们会考史学史、文献学和史学理论,长孙博的书中都会有,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买单独的教材复习。在长孙博的书中整理重要、出现频次高的内容复习应该是足够的。在使用上,名词解释可以一开始就复习,但是不建议坐在那就一个劲的看,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很难。可以吃完晚饭在图书馆拿着书边走边嘟囔,一定要过脑子,嘟囔的意思不是让你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而是要边嘟囔边捋清楚逻辑边记忆,等到后期复习的时候能够快速捡起来。论述题也不要拿过来就看,可以先看一眼题目,然后试着写一写回答框架,不要逐字逐句写,时间不够的。再提醒一遍就是这两本书千万不要不分主次的全面记忆,该一字不差的地方咱们一字不差(这种内容不多),非重点的地方有个框架印象就可以了,甚至可以选择性放弃。
3. 是否看网课。因人而异吧,我基本没看。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网课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因为世界中古史我捋不清楚,所以看的北师大侯树栋(好像是这个名字)老师的课。每天光面对文字是枯燥的,看视频也是一个加深记忆的方法,比如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我在看长孙博论述题答案的时候感觉很乱,但是老师按照主体划分来讲,我当时就记住了,结果考试就考了,答得还不错。像中国古代史的阎步恪和邓晓南,都是可以听一听的。如果有一个好的计划,每天1.5倍速听一个半小时,我觉得4个月把重点部分听一遍是没啥问题的。听不听、听的时间、听谁的 自己安排吧。我能说的就这些。
4. 其他:写字速度不能太慢。报名材料、时间等方面多上点心。还有就是心态很重要,长时间的复习对人来说非常煎熬,尤其到了6月份之后天气炎热,7.8月份极其炎热以及放暑假了去不了图书馆,这是心态最容易奔溃的时候。重在调整吧,千万别上来就全力冲刺,不要一天没学习就自责的要死,也不要因为早上起晚了就一天不学习。还有就是疫情反复,核酸检测啥的容易耽误时间。有琐事就面对,一点一点解决,就当给自己放假了,别过分调动自己情绪,平静面对吧。毕竟考研是综合素质的比拼,最后上岸的绝对不是除了学习其他都不行的人。还有就是万一疫情前一个月心态崩溃了,哪怕一整个月都没怎么学习,最后也要去考试,咱们的学科和其他的不一样,前期的积累很重要,只要去写了就有希望。说出来丢人,我就是从11月28号之后基本就没怎么学习(是真的没学,那一个月都不如我刚备考的时候3天学的多),心态彻底崩溃。英语大小作文都没太准备,政治肖四就做了两套选择题,然后考前一天晚上我看了看主观题,最后政治+英语也140分。一定要去!
5. 简单说说政治英语吧,政治我建议是徐涛的视频加上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精讲精练没必要看,性价比低。答题的时候多写,分点写。英语还是单词和真题为主,做真题的时候把不认识的词语总结下来,最后再多看一看。唐迟的阅读可以听一听,2010.2011这两年的精讲可以看看,学习学习做题思路。
6.加油吧,大言不惭的话不多说了,希望大家都对得起自己吧。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工作日:8:00--17:30